阅读历史

第47章 勘误《会友》(非赏析)(1 / 2)

作品:扯淡百科|作者:何夜无月yc|分类:经典短篇|更新:2021-09-27|字数:2174字

《会友》原诗

与君初相识,犹如故人归。

天涯明月新,朝暮最相思。

我初次见到人引用这首“诗”,是在起点小说《绍宋》结尾的一篇同人文《蓦然回首》里,引用的署名是杜樊川(杜牧)。

略做考据,没在《樊川文集》的五言诗里发现这首《会友》,难道唐人遗宝?后人拾珠?然后我在中文互联网的词条搜索,这首杜牧诗被广泛引用的时间集中在2021年,诗的前两句“与君初相识,犹如故人归”似乎早就被云烟集团的茶花烟用作广告词,而全诗更像是被近人发现的遗作?

疑窦重重,这首网红诗究竟是不是杜牧所写,它是唐人作品吗?

根据中学时代依稀的记忆,杜牧的作品有名的,脍炙人口的,大多是课内背诵过的(《阿房宫赋》、《泊秦淮》、《山行》、《赤壁》、《江南春》等)或者课外阅读的(妃子笑、青楼薄幸、春风十里、二十四桥等),杜牧的作品被人熟知可以分两类,一类是咏怀或讽喻前人古迹的,一类是游玩诗,尤其是在扬州当官时的风月诗,这类诗凸显杜牧浪子的一面。

回到《会友》原“诗”,就表达的内容和意义而言,杜牧有可能写这种浓情蜜意的情诗吗?是有可能,比如“天阶夜色凉如水,坐看牵牛织女星。”(《秋夕》)或者“蜡烛有心还惜别,替人垂泪到天明。”(《赠别》),杜牧也作五言诗,但以绝句为主,整体水平不如他的七言。

然而《会友》表达的内容有可能是杜牧所写,但奇怪之处在于诗的表达方式不对,不恰当,现代感太强,不像是唐朝人会做的诗。

首先是韵脚不对,唐诗继承六朝的乐府诗,押韵你可以不严格押韵,但至少要有吧,否则怎么称得上是五言绝句呢;其次是意象不当,作为诗歌,是有区别与散文(辞赋)、小说、戏剧等文学体裁,除了纯粹的山水田园诗,纯写景不抒情的情况下,大多数诗歌是重意象,内容往往遵循从具体意象到抒情(或议论)主体过渡,这也是传承自《诗经》“赋比兴”的传统,在乐府诗基础上的一次发扬光大。

“赋”是铺陈,文学体裁上是通用的,相当于排比记叙;而“比、兴”是由人及物或由物及人,一个要表达的意思,找一个具象的形象来进行类比,或外界的事物引发了作者内心的感悟,再通过吟咏具象的事物来传达。

前一类比如“采得百花成蜜后,为谁辛苦为谁甜。”托物言志。后一类比如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”借物抒情。至于乐景写哀的手法,也属于“比兴”的范畴,由于跟本题无关,就不展开了。

“与君初相识,犹如故人归。”平铺直叙,直抒胸臆,没有“比兴”,放在古文里,不说是大白话,也是很普通的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