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

第35章 日记(1 / 2)

作品:扯淡百科|作者:何夜无月yc|分类:经典短篇|更新:2021-03-20|字数:5175字

大多数人或者说宣传口径上,总乐于把历史人物神化或丑化,从而简单粗暴地形成一个“认知权威”(符号),就像物品的标签一样,一看便知是什么东西。但对复杂的人来说,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,极易误导初识者(初学者),一来陌生难以接受(尤其是被神化的符号),二来缺乏代入具体的符号也容易让人反感。

历史人物被神化往往使得他们本来的面目形象发生偏移或背离,最后导致矮化、窄化,使得我们要么不信不管(因为异于常人,还是活在书里面好),要么奉若神明却束之高阁,“不语怪力乱神”。

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

众所周知,迅哥有好多称号: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、民主战士,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,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等等,一大串,这些大多是盖棺之后的评价,如果这样去认识迅哥就有点先入为主了,今天我不打算去细讲这些称号的由来。

迅哥两兄弟师从民国大师章太炎(大佬,同盟会会员)。在从业文学创作前,迅哥去过日本留学,学医。后来在课间观看“教育片”深受刺激,决定弃医从文,后世常在社交网络里刷的梗—“学医救不了中国人”,就是迅哥和孙大炮共享的。

迅哥早期进行着翻译的工作,重点翻译俄国、日本、法国的一些小说(法文是由日文转译的)。古文苟延残喘,白话文初步探索,迅哥虽然翻译了4000多部作品,但大多数译著的名字现在都很陌生了,只有一本《地底旅行》还算是有所耳闻的畅销书,不过如今是改译为《地心游记》了。

迅哥兴趣爱好特别多,涉猎广泛,童年时期就对自然学科尤其是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还记得我们小学学过的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吗?后来迅哥被骗回国,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浙江两级师范的生物、化学老师。

除此之外,迅哥同时还是雕刻艺术爱好者、收藏者,后来经蔡元培推荐进入教育部,在职期间还参与了民国国徽的设计,现在流传的“手撕鬼子”图—北大校徽图,也是出自迅哥之手。

迅哥在北洋教育部时也算崭露头角,还跟章士钊(传奇人物)闹不愉快,甚至打了官司,此后就被迅哥记仇,还写文讨论“落水狗该不该打”。这还没完,迅哥后来进入北大任职后,就更加肆无忌惮地搞文学打嘴仗了,跟民国的各方大佬、小喽啰开启骂战,在杂文不点名骂,在小说里含沙射影。

再后来就是著名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期,迅哥在这期间创作力特别旺盛,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文章。《狂人日记》,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短篇小说,这是迅哥第一次使用“鲁迅“这个笔名。

以前迅哥用过很多笔名,例如“游光”、“越客”、“孺牛”、“旅隼”、“宴之敖者”等180多个各种各样的笔名,哈哈。由于政治等其他原因,为了隐藏身份不被“封号”,小号随便开,“你抓捕周树人跟我鲁迅有什么关系!”

略微提及人物生平,我想就此打住(时间不够、篇幅不够),我们还是回归到迅哥的作品上吧。后世的人对于迅哥的厌烦或恶意,大多来自学生时代入选语文课本的作品,佶屈聱牙,文白夹杂,读不懂看不懂,又难背,老师完成任务式教学,导致很多人对迅哥文章想表达的东西一知半解。

《我的伯父鲁迅》(迅哥侄女写的),大家可还记得那个“碰到墙壁”把鼻子碰扁的形象?

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、《阿长和山海经》,百草园的动植物你还记得几样?还记得美女蛇吗?长妈妈讲的鬼怪故事、神话传说吓到你了没?能歌善舞的帝江,没有头的刑天,心里是否冒起了对《山海经》的兴趣?三味书屋里迅哥的桌子上刻了个早字(并非正文内容),你还记得吗?

《少年闰土》,在月色下,一片西瓜地上,一个少年用叉子叉猹,还记得课本上还有配图呢!但到了《故乡》里,成年的闰土却变成了阿谀奉承的“社会人”,旧社会的农村生活原来这么苦!

《风筝》,很难想象家长不让小孩放风筝的事,迅哥不让弟弟放风筝,弟弟长大后,迅哥回忆后悔恨愧疚,说对不起时弟弟却说把事情都忘了,唉,封建家长制害人!

还有《社戏》,迅哥开启了讨厌京剧之路,连带着梅兰芳也厌恶了,后来在《拿来主义》还不忘冷嘲热讽几句,拿来主义,怎么拿来,拿来什么?怎么使用?

还记得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》一文,迅哥论证“中国的脊梁”吗?看得我热血沸腾,迅哥的文字不只有讥诮,还有温暖。

《纪念刘和珍君》,真的猛士,敢于面对淋漓的献血,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。自己的学生因为参加游行情愿被杀,迅哥是多么悲伤痛苦呢!

茴香豆的“茴”字的四种写法,快活空气,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算偷呢?——又酸又腐《孔乙己》;可怜阿义疯夏瑜,人血馒头作《药》,可惜鉴湖女侠;我真傻,真的,乐景衬哀景,一片《祝福》声中死。

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

除了课文之外,为人熟知的还有《狂人日记》的吃人,封建礼教吃人,旧社会吃人:

赵家的狗何以看了我两眼?

从来如此,便对么?

救救孩子!

《阿Q正传》,精神胜利法,麻木和盲目盲从,可恨又可怜。

穿着崇正皇帝的素。

和尚摸得我摸不得?

你也配姓赵?

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❉

当然迅哥不止这么点作品,散文杂文都是成集,一集一集出版的。另外还有诗歌和学术专著,居然有学术专著?没见过的大家可能会大吃一惊吧。迅哥在北大“兼职”任教时,就是在中文系,讲中国小说历史,《中国小说史略》就是当时上课的讲义,从先秦神话传说、魏晋志怪、唐人传奇讲到明清小说,迅哥倒是很推崇《儒林外史》。后来迅哥又写了《汉文学史纲要》,洋洋洒洒的秀了一波文言文,亮瞎我的狗眼了,迅哥古文居然写的这么溜。

可惜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强制营销,一怕文言文、二怕写作文、三怕周树人成为了大多数人对迅哥的评价,迅哥看似就像一个高级点的愤青或喷子。人们不愿意去看他的作品(现实主义作品也确实不吃香了),却逆反般对迅哥求全责备。